close

52800429_2325720470795687_5629161490222153728_n.jpg

這個月遇上農曆過年連續假期,騎車通勤天數少了12天,車上的里程數是36,804,比上個月增加511,平均每月里程是603公里。

 

更換原廠齒輪組

最近的速度最多只騎到75,不知是不是單純的冬天氣溫低還是齒輪磨損的緣故。

52441775_2320154951352239_2496230194956730368_o.jpg

53090673_243851809830926_377626727393787904_n.jpg

這是之前換高速齒輪組所拆下來的出廠齒輪組,上頭有點髒,但整體狀況比車上這組好

52387544_817017485298423_3786042799892201472_n.jpg

先暫時換回來用一陣子,等騎到又磨損時,再跟原廠訂一組新的來用用。(原廠說現在又有針對印度市場需求的新齒輪組,下一組就是它了)

 

中油發表LTO鈦酸鋰電池與快充系統

2/14其昜的UrDa共享電動機車中油一起發表了他們的快充系統,最令人感到與其他廠不同的是:車上用了中油新開發的LTO鈦酸鋰電池新唐人電視台的新聞說只需15分可以充飽電池,循環次數是6000次。(另一家媒體則說是5分鐘充飽,大於一萬次循環)這樣按照我之前鋰三元40AH第一顆電池一路催的經驗,30公里(到家剩20%)x6000次=18萬公里,這是要讓人買車後一路騎到報廢,再把電池換台車騎的意思嗎?假如是這樣,消費者就可以跟中油簽長約,車子就用空車價來買,但以後的中油快充站就得設置電動機車銷售/服務的車行才行,車子有需要保養和售後服務時,可以找原車行或是中油,如此的"車電分離",應該會比現在的容易讓消費者買單。(租用期電池保固當然找中油囉).....希望未來局勢的發展,能有像我想的這麼簡單啊。
 
以超過20年使用充電式機車在家自充的經驗,在外面遇上要充電,可以接受多久的等候時間?上面說的五分鐘是很不錯的選項,若是15分鐘,這可能就要考驗中油加油站能否設置夠用的充電車位了。現在很多騎士喜歡揪團出遊,站點充電樁數不能同時容納的話,沒得充的人要排多久的隊?這種狀況中油應該設計出一套移動式儲能快充站,在充電樁滿位時,把這組移動式的推到機車旁邊,就能不受充電樁數的限制,就可以應付同時間上門的消費者。
 
長途騎乘時要充滿電才能繼續往下個行程跑,所以一定是要充飽才能走,像我都是在方圓20-30公里的安全距離內活動,真的遇上要充電,就是要補到可以回家的電量就好,不需充飽才能走。這個中油應該也會有相對應的付費標準才對,最好就是用度數來算,充多少電就付多少錢,充飽可以跑多遠,則是各家廠所要提供的方案。
 
 
三大油車廠確定還要靠舊通路來賣新產品?
去年六月起開始半年多的暖身賽,K社是陸續推出兩款綠牌輸出的車子來試水溫,剛開始就如很多品牌剛上市那樣,首波的嘗鮮型消費者肩負了Debug的功能,但從這則新聞中可以看出來一個清楚的訊息,就是:去年極力想要創新的光陽柯董所發動的這一波EV銷售模式到現在,銷量和口碑都欲振乏力的樣子,目前來說算是反攻失敗。(希望柯董在未來一年中,可以把情勢給扭轉過來,不然.....)這局面讓保守的柯執行長不得不退回K社最拿手也最安全的油車市場了。這樣好嗎?只是延長痛苦的轉型期而已啊~第一大廠後面要揹負太多包袱和責任,所以不管創新者怎麼努力,終究逃不過這股龐大傳統勢力的反噬,傳統油車產業可再搭配傳媒、網路、新聞一起來,塑造出主事者不顧油車產業的民生需求,接下來的事情就會簡單的多了,渾身解術來延遲油車禁售時間,能拖一年算一年,這個在10多年前非常有用的故技給他拿來重施,相信還是有不少人會買單的。
 

今年就是各家大廠要把正規軍的白牌輸出功率的車子推出應戰的關鍵點,若是這幾家油車廠仍用原本的銷售與售服體系在看待這場競爭賽局,就市場實際反應來判斷,第一線的銷售阻力就足以讓這場戰爭未戰先降了。原因就如新聞中K社執行長所持的立場:電動機車會消滅原本倚賴油車產業維生的一大群人,現要這一群人的小部份(車行、技師、學徒)來幫你賣電動機車,就好像是要台電中的核電專長的人去幫忙規畫綠電的局面是一樣的:能拖一年算一年。這個局難道柯董都看不出來嗎?這幾年中走進S、Y、K的車行去問其電動機車銷售細節時,沒有一家的接待人員會向你熱心介紹的,迎來的是一句句批評自家產品的意見,說到後來就跟你介紹他們最便宜的車款給你。究其原因是:賣你電動機車沒賺多少,後續保養收入卻立刻不見,車子若是出保時,更要被車主怪罪,所以最安全也保守的賣法就是拉一台最便宜的戰略機種來應付你,這要是換我來賣車,我99%也會是這樣做的。這局勢下,也不能怪第一線的車行啊!

如同G社那樣,用全新的銷售體系上場,專業的電動機車銷售人員來應對上門的消費者,不會像是傳統舊車行,一聽到電動機車就用保護性的反射動作開始數落電動機車的缺點,要把上門的入門消費者洗到油車上頭,但這要怎麼在全台各縣市都設置?若是開發加盟者來專門銷售電動機車呢?而且可以跨品牌銷售,門市上就擺上各家的車款,銷售專員是跟據消費者需求來介紹車款,不會讓客人買到不適用的車款,至少在售後服務上會比一般車行還要專業,不會一上門就要留車後送,這樣子才不會像是目前這種延用舊銷售體系那樣子,加分沒有,扣分一堆。就像是在運動場跑道上在比賽,起跑線一鳴槍時,大家往前衝的時候,竟然會有選手是往后一直退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ldentaiwan 的頭像
    goldentaiwan

    goldentaiwan的部落格

    golden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