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里程竟然沒有破四萬,主要是因為暑假開始,每天上下班通勤人數變成三人,本來在想三貼來騎,三貼騎在家附近繞繞還好,要騎這麼遠的路會很危險, 說不定半路會被攔下開紅單,還是不要挑戰交通警察比較安心點,所以就暫時改成開車通勤二個月,偶爾一個人出門才有騎車,沒辦法累積里程數。
在六月底參加01的中華iE 125新車款的活動,騎了五天大約250公里,有兩天是騎通勤路線,一天騎了幾個上坡;一天到處亂騎把電耗掉去用中油快充,最後一天則是附近晃晃,五天下來對於更大馬力的CVT車款與快充系統的實際體驗是:在換電系統外,總算有個比之前更快速的能源補充方式可以選擇了。
根據官方與網站上的資料,將市面上普通重型電動機車做出一個簡單的基本規格表:(詳細的配備與附加功能還請移駕到官網查詢)
這表上iE 25在第3、4項處比較突出,第3項電池容量比G社現有的還大一點,第4項0-50的加速度在六款內,比裡頭的四款都要快,跟一款平手,輸給最高規的S1,以較小功率卻可以跑得比較快,應該是要歸功於CVT或是較高的電壓呢?這就要等專家們給答案了。以實際騎乘感受來看,這台採用中置馬達+CVT的設計,性能表現還比更大功率的G社四款車還要好些,可見中華工程師們這次應該是卯足全力在拚這次白牌充電車款的上市,這性能也讓不少人印象深刻說。
若以中華最低階入門款的73800價位來說,就能獲得跟G社gogoroS2 近乎一樣的加速感,所有車款中只有小輸S1的 3.7秒 0.2秒而已,價位上與S1(129,000)差了55,200元;與S2(95,800)差了22000元,且不必再去多繳月租才能解開性能上的加速度封印,單就這一點來說,中華刻意與先發品牌做出區隔,以消費者角度來說是值得讚許。想要把中華的車騎快一點的人,就自己把BOOST鍵給他用力按下去吧。不過還是不建議大家在路上拚速度,要找安全的路面來測試才可以。
第8點"續航",G社100-110公里續航用是用定速40所測得,中華的82公里應是用變速所測得的續航,媒體上寫中華用定速可以騎120公里,這就拭目以待了。有不少人認為CVT變速機構沒有效率,這在買斷電池時可能是個該計較重點,在這次採車電分離用月租電池時,甚麼循環次數和效率減低續航不夠用的問題,就交給快充樁來解決吧!只要考量自己的每日用車里程與充電環境就好,效率問題不應該是消費者需要去擔心的問題,續航夠用,消費者就只要騎車就好,哪有這麼多的學問呢?
CVT變速裝置還有個優點是:傳統的機車行技師非常熟悉,只要有零件且願意修,都不需要再去準備特殊工具或是去學習新技術,把氣動工具打開,轉下幾顆螺絲,把傳動蓋子掀開就可以,傳統車行的從業人員直接無痛上手,超簡單。前提是車行老闆要賺你的錢,若是敵視電動機車的,還是先換間再說吧。
另一項與市售各家車款相較特別的是從最低階入門款就配置的電動中柱,這在左右兩側平坦的地面上,是個蠻貼心的設計,因為這台車重達124公斤,立中柱對男性車主來說不太是問題,對較嬌小的女性和年長一點的長輩們,這個功能就要給他按好多個讚了。上升和降下中柱時,馬達很有力,坐在車上都可以把人一起撐起來,不用再害怕車子太重無法立中柱。在拍攝的短片中,電動中柱是點擊率最高的,可看出這配備非常受到一般消費者的歡迎。(雖然我不覺得是必要配備,能不要裝嗎?車價再便宜點就可以)
中華這款是採中油快充聯盟中第一款上市的新車,首次用中油的40A充20分鐘就充進40%的電量,比在家充快了四倍,日後正式啟用時會放大成80A的電流,用9.6KW來充86V/36AH的電池,一分鐘就能充入4%的電,比家用的600W要大上16倍,充電的速度已經非常快了。在中油和中華這兩大公司合作之下,鋪設的快充點將會越來越多,使用者體驗也會慢慢地增加,或許就能如中華的行銷人員所說,創造出另一種電動機車的使用型態,讓家樂福、KFC....等這種店面安裝快充樁後,就可以增加不少來充電10-20分鐘兼上門消費的客源。另外幾家如冠美、其昜、易維特和三陽...等這幾家已加入的電動機車廠,最快在年底和明年初也會有對應快充系統的車款應市,著實令人期待。
桃園某處的家樂福看見車友拍的照片,一次就鋪了六支快充樁,KFC也陸續有人回報建置的位置,中部還有全聯福利中心有裝設,加上中華汽車原本的關係企業就有不少,若能在各式生活必需品與服務的地方可以讓人方便的停車插電,不會遇到沒位子充的窘境的話,快充式不失為一個補充能源的新模式,建越多快充點,就可以讓越多車友可充電了。家中沒有停車位充電的,慢慢就能改成去中油或是其他類型的店家來完成日常騎乘所需之能源補充。至於很多不需要休息的用車的人,誠心的建議還是不要買這種充電系統的車,選用換電系統給他騎到爽就好啦。有車位可充電的人,睡前插上電,就能天天"滿電出門"了,偶爾碰到不夠用,再找個地方快充10分鐘就好,換種用車形態,也不錯!